疲倦、痠痛、關節僵硬、發燒、手腳冰冷、背痛…,有一種疾病,一旦發病,目前沒有藥能完全治癒,只能想辦法控制,否則嚴重時會喪命。你會是其中之一嗎?九個方法幫你降低風險。
留心警訊,救你一命
在這些千變萬化難纏的疾病前,有一些身體警訊,還是好心地預告接下來的災難,端視你能否留心注意,尤其如果正值生育年齡。
例如,早上覺得膝蓋有些僵硬。你可能心想「大概運動過度了!」但如果繼你上次劇烈運動後已經過了好幾個星期,膝蓋還是僵硬,可就不尋常了。因為自體免疫疾病會造成關節慢性發炎,而且通常喜歡找上三十幾歲的人。
「尤其是年輕女孩子,關節腫脹是很重要的警訊,」台北榮總林孝義主任提醒。
而有些女性常覺得手腳冰冷、十指毫無血色,可能也隱藏重要徵兆「雷諾氏現象」(Raynaud's phenomenon):遇冷或情緒不穩(如緊張)、壓力增加等情形時,因為血管收縮,手指甲、腳趾變蒼白、發紫,一段時間後,變紅色或紫紅色。
台大江伯倫教授指出,「整個生活環境要注意!」
保有健康之道,或可降低誘發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。這包括飲食均衡、多運動、睡眠充足、作息正常等,以及:
1.了解自己是否是高危險群
如果有自體免疫疾病家族史,要特別注意。如有必要,也可抽血檢測有沒有特定基因、抗體。
但家族成員可能不一定得同樣的疾病。例如,外婆有類風濕性關節炎,媽媽有紅斑性狼瘡,而女兒有糖尿病。
台中榮總藍忠亮副院長建議,如有紅斑狼瘡或自體免疫疾病家族史,生病時(尤其是莫名出現的症狀)可主動告知醫生,協助診斷。
2.戒菸
目前已有研究顯示,抽菸會增加得全身性紅斑狼瘡的風險,同時對以下這些病都有不良影響:紅斑狼瘡、僵直性脊椎炎、抗磷脂抗體症候群(血液中有抗磷脂抗體,常會有反覆自然流產、動脈或靜脈血栓、血小板減少,任何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病狀)。
3.攝取深海魚油
研究發現,飲食中如攝取過多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-6,攝取較少Omega-3脂肪酸,會提高得心血管疾病、癌症、發炎反應,還有自體免疫疾病的機率。Omega-6脂肪酸主要來自於玉米油、芥花油、黃豆油等植物油。Omega-3脂肪酸主要來源有魚油、鯖魚、鮭魚、鮪魚、鱒魚、蝦、鱈魚等。
也有研究指出,補充Omega-3脂肪酸可以降低發炎反應;減輕跟類風濕關節炎有關的疼痛和僵硬。
4.足夠的維生素D
研究發現,體內有比較多維生素D的人,比較不會有第一型糖尿病、多發性硬化症等自體免疫疾病。
維生素D可幫助動員跟調控免疫系統。它可協助細胞不變成惡性;當細胞變惡性時,它還具有鼓勵細胞自我破壞的功能。
除了「適量」在戶外活動,幫助身體自行合成維生素D外,乳製品、魚肝油等,也是獲取維生素D的來源。
5.少油、少熱量
鑽研免疫學領域的江伯倫教授指出,如果偏好高油、高熱量和油炸的飲食,體內的發炎物質會比較高,較容易誘發自體免疫疾病。
6.做好防曬
皮膚曝露過多紫外線,可以誘發紅斑性狼瘡。夏天即將來臨,出外別忘了遮傘、戴帽,擦防曬乳或穿抗紫外線衣服,同時儘量避開上午10點~下午2點,陽光最烈的時段。
7.不亂吃改變免疫力的藥物、食品
吃增強免疫力的藥,反而破壞免疫系統的平衡,有時將誘發自體免疫疾病。
苜蓿芽吃得少倒無妨,但吃得多已被證實會引起或惡化紅斑狼瘡。藍忠亮副院長曾在媒體撰文,提醒民眾,苜蓿常摻雜在其他食品,有些標榜是天然維他命或健康食品的製品,也常含有苜蓿成分,要小心食用且不要過量盲目食補。
8.放棄A型人格、減少壓力
壓力確實會誘發自體免疫疾病,而對已發病的人來說,壓力荷爾蒙也會惡化發炎反應,加重病情,更要減壓。一些自體免疫疾病病友也分享,他們發病前的個性傾向完美,無形中不斷給自己壓力。
所以,放棄A型人格特質,時常蠟燭兩頭燒的三明治婦女,更要找時間放輕鬆。不過勞,並養成運動習慣或其他休閒嗜好,跟人有互動、有情感支持,降低壓力指數。
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醫院副院長張恒鴻更建議,生活高壓的現代人不妨練太極拳或做緩慢、柔和的運動,「要開始去感覺自己的身體,那是免費的每日健檢!」
9.樂活過日子
研究人員愈來愈重視環境污染和自體免疫疾病之間的關連,並發現許多會對人體和動物造成癌症、不孕問題的化學物質,同樣也會加重、惡化自體免疫疾病。
例如,老鼠的實驗發現,暴露在一種用來殺螞蟻跟捕抓蟑螂的克敵康(chlordecone)殺蟲劑後,紅斑狼瘡發作。
也要避免重金屬污染。例如,研究已證實,汞本身就能誘發自體免疫疾病。
留言列表